的的生平故事。
其中有的人认为他是反战思想。
有的人认为他是在洗白军国主义。
其实都有道理,但关凌认为电影本身是有洗白军国主义的意向的。
这一点上,这部电影和《南京南京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。
一个反战的航空之父,一边喊着自己不想战争,只想着创造飞机,昂翔于蓝天,却把战机越做越牛逼,
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!
爱因斯坦说自己之所以提出核武器是为了干掉纳粹分子,最后创造出来的核武器又成为了他的终生遗憾。
在冷战中的罗素—爱因斯坦宣言,那是真正的反战思想。
但是对这个掘越二郎,关凌没有一丝丝好感。
他和《南京南京》里面剖腹的那个日本小军官都是一样的混蛋。
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给华夏制造了多少苦难。
就这种电影,竟然还能套上在动荡年代的狂风下努力生存的故事,简直让人无语!
关凌是绝对不会照搬这部电影的,但是对这部电影进行本土化改编,倒是很好的选择。
一个制造飞机的故事。
一个从小经受日本人战斗机炮弹洗礼,从而从小便拥有强国志向,并且终身为华夏的战斗机奋斗终生的故事。
一个当初沉睡的,弱小的国度的战斗机工作人员。
一场华夏执着无数年的梦。
中间稍微艺术化处理,加上前期日本对华夏的侵略,再到后来的爱情,再到后来的战斗机制作成功,再到华夏成为军事大国,再也不怕世界的威胁。
如此一来,起风了才真正点题。
动荡年代的人。
动荡年代的爱情。
动荡年代的国家。
唯有努力生存!
受害人如此拍摄出来的电影,一部充满爱,充满牺牲精神,充满为国为民精神,但是全然为了防守,而非主动侵略的电影。
这才是真正的反战!
而且可以献礼了!
还能成为日本侵略华夏的证据,让全世界所有爱好动漫的人,都能基于这部电影,了解到当初华夏人的苦难。
《起风了》当中的很多片段,其实只需要改编很少,地震可以换成侵略的炮弹,爱与死的内核不用变,其他的地方,照搬就行。
当然人物风格,动画制作的背景图,这些都要是华夏的风格。
但这种想法出来之后,剧本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只是在选择人物原型的时候,关凌犹豫了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