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奥斯卡威力,
从《泰坦尼克号》斩获最佳影片的5524万收视人次为标志,整个21世纪,奥斯卡的收视率一路走低。
前世关凌毕竟是导演,他是清楚知道2014年之后,奥斯卡的收视率是有一个冰点的。
从常规所见的3、4000万的收视率,一路衰减到了985万的历史冰点。
评选标准的保守,商业性的不足,流媒体对传统观影习惯的冲击,观众们才懒得看这东西了。
而对欧洲三大来说,也在2010年后因为定位模糊,同质化,评选标准趋同,被诟病。
之前贾樟柯在采访的时候就说过了。
三大电影节的区别仅仅在于举办地。
马克穆勒卸任之前也有一句名言。
说戛纳与威尼斯评奖标准“基本无区别”。
欧洲三大,这些年一直在向着商业和好莱坞妥协,威尼斯红毯甚至于沦为了好莱坞明星的深渊秀场。
戛纳则是一连多届,都是美国商业片作为开幕影片。
柏林电影节本身讲述的是政治性,但现在开始一直强调社会议题和亚文化题材,新的核心竞争力,一直没有完全形成,也逐渐陷入了引入明星游行的桎梏当中。
他的交易平台功能,也逐渐被多伦多电影节抢了过去。
对于艺术电影圈,欧洲三大和奥斯卡当然有自己的影响力,
但最多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了。
未来他们的权威性,已经大大下滑。
关凌是很清楚这个的,哪怕现在的威尼斯主席开始准备和好莱坞做切割,仅仅选择了三部美国电影。
但是覆水难收。
当观众们觉得你们不行的时候,是很难把人拉回去的。
不趁着这个时候,在你们欧洲三大赚一些奖项回去,把自己的名气再大大的提升一步,未来的那些韭菜观众,对于金狮奖,金棕榈的时候,或许也不会真诚的夸赞牛逼了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,是假话。
瘦死骆驼比马大,也是假话。
你都死了,凭什么跟我比大不大?
等到欧洲三大和奥斯卡完蛋,关凌就自己攒一个电影节玩玩
“我就知道。”刚才我看到关导骗他们了。
“骗他们?”关凌不解。
“最近我不是参加法医的学习吗,就还学了一点点心理学,人在骗人的时候,微表情总会透露一些东西,一些非常常见的骗人的小表情,是一致的。
比如说人在思考的时候,一般眼睛会不自觉的往上看,而且一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