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高的话,作为导演,我一定要承担所有责任。但是现在是电影质量的问题吗?谁负责不需要你多问,最关键是你们媒体到底做了什么?你们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吗?
你们对得起我们全剧组长达六个月的努力吗?
我们的演员,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。
每一个人都将角色视为人生角色,努力去演。
但是得到的却是媒体们的恶意揣测,和不公正的言语判决。
我作为导演,我对不起他们。
我更看不起你们。
你觉得好笑吗?
舆论要做到准确,公平和客观。
在《一九四二》首映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之后,到底发生了什么,我全都知道,包括你们基于恶意剪辑,拼接我的话,造成了观众们对我的不满。全是你们做的。
我为你们这种媒体觉得耻辱。
你客观吗?
《一九四二》光是拍摄许可,就经过了多次审查,甚至两次被禁拍。
现在能上映,非常不容易。
你们这群媒体的宣传,是要撅了我们这群想要拍些真东西的导演的根!”
胡言乱语。
主打一个语言乱舞。
但是这次他倒是非常聪明,全程给观众道歉,没有一句话再说过观众的不是。
只是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口不择言,被媒体扣帽子,被媒体将自己的话解读成了不好的意思。
提问的记者人都麻了。
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。
“我尼玛,”
“我第一次采访啊大哥,我实习证还在挂在脖子上呢,您老看不到吗?”
当夜,这实习生越想越气,深夜里面辗转反侧,最终第二天发布了一篇报道。
这篇报道,言语客观,内容丰富,情绪拉满,
标题炸裂。
让内娱的观众,影评人,甚至关凌,都觉得恍惚间人在香港。
港媒重现大陆了?
报纸标题上几个黑体大字。
“电影票房单日骤降,冯晓刚已经不认识人了……”
这标题虽然看起来只是客观描述,电影票房单日骤降是客观描述,冯晓刚对于媒体的质疑认错了人也是客观描述。
但是两句话加起来。
这个嘲讽力度,简直是拉满了。
有心人不用教。
无心人教不会。
不得不说,实习生还是有灵气的。
这个标题瞬间在娱乐圈引发狂欢,甚至一时之间差点变成万能公式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