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城,这才是对大唐利益最大话。
这样的话,新罗亡国,三韩半岛彻底改名叫做熊津半岛,全都划分到熊津都护府之中,到时候,恐怕熊津都护府也要改名了,从河北道独立出来,改为熊津道了。
大唐十三道变成十四道,这是开疆拓土!贞观朝的又一次重大的开疆拓土的行动。
“那咱就在他们的使者逮到机会行动之前,把金城给拿下来。”李恪说道。
他也乐意看到新罗亡国的结局,他作为一个王爷,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带兵出征,若是能为大唐立下功劳,那是再好不过的,至于太子猜忌什么的,李恪对于李承乾,还是有信心的,如今,李承乾在那个位子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,谁也动摇不了,他乐得做个贤王,若是需要,他可以带兵出征,若是没有战事,他辅佐太子上朝理政,将来也能青史留名。
“那咱俩得想个好办法才成。”程处默说道。
程处默作为主将,围着金城,既想将金城拿下来,又不想让自己手底下的将士损失太过严重,所以,还是老套路,想办法,智取。
也只能好好的想办法,强攻金城,代价太大。
或者他们在这里继续围着,打消耗战,或者是等新的一批火药送到他们手里,这样的话,强攻进城,就多了几分胜算,少了几分损失。
程处默和李恪在打新罗的时候一路推进,而薛仁贵则是在后方,占领了城池之后,开始善后,然后调度大军的粮草,平定战后地方上那些不稳定的因素,尤其是刚打下来的新罗的那些地方,时不时的就会有叛乱,然后薛仁贵在后面忙着平乱。
可以说这边有了薛仁贵,所以推进才能这么顺利,薛仁贵对于熊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
至于刘仁愿,接到刘仁轨的消息之后,就开始带领着自己麾下的水师朝着倭国出发,刘仁愿也觉得,攻打倭国本土,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,不能错过。
所以刘仁轨一邀请,他就去了。
当然,他是从白江口那边过去的,在路上也遇到了倭国的使者,没有打理他们。
从登州到卑沙城,再从卑沙城到白江口,再从白江口到倭国,或者是从新罗到倭国,海面上的航线都是有定数的,这是无数的人走过的航线,开辟出来的航线,所以在海面上遇到的几率,还是挺大的,而且刘仁愿的水师人数也不少,浩浩荡荡的,当倭国使者的船发现他们,肯定是要靠近他们寻求帮助的。
在见到刘仁愿的水师船队之前,他们已经当了几天的野人了,在小岛上过了几天“孤岛求生”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