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那次。后来迎敌的时候,俺就在你身后不远处,听你轻声哼唱了一首曲子,俺也只模模糊糊的听见一句‘英雄驱虎豹,舍生忘死保太平’,俺想再听一遍。”
刘淮恍然。
他在紧张的时候就有哼歌的习惯,只是平日在军中不显而已。
但前两日夜间那场大战不同以往。
因为以前战斗再紧张,再严酷,他的身后还有魏胜,他的身边还有张白鱼、石七朗、张小乙等战将,还有亲手编练的兵马一起奋力作战。
换句话来说,那时候刘大郎心里是有底的。
而前两日夜间时真的是两眼一抹黑。
刘淮根本不知道看着妥当的天平军将领是否会在下一刻就扭头便跑,不知道排列整齐的阵列会不会一触即溃,在如此黑暗的乱军之中,生死就只能由天命了。
所以他当时也是真的紧张,却又被环境所感染,也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了一首红歌。
可不成想如此混乱的战场上,竟然还有人听见。
此时见辛字军将士起哄,刘淮倒也不怯场,径直站在了一辆辎重大车上,高声说道:“潘五郎,匕首依旧与你。我愿赌服输,既然大家都想让我唱,那我就起个家乡的调子,献丑了!”
随后,粗狂缓慢的歌声响起。
正是:
“烽烟滚滚唱英雄,
四面青山倾耳听,
倾耳听。
晴天响雷作金鼓,
大江扬波作和声,
天平英雄驱虎豹,
舍生忘死保太平,
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
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,
为什么大地春常在,
英雄的生命开鲜花。”
刘淮并没有专门学习过唱歌,而且这首歌的确是比较老了,导致他不止中间有忘词唱错临时修补的地方,甚至连后两段都忘的一干二净了。
但这首歌歌词简单,朗朗上口,刘淮只是唱了两遍就有人来和,唱到第三遍的时候,全营一千多官兵竟然同时来唱。
辛弃疾一开始还觉得这首歌太柔了,哪里有战歌的样子?战歌都是配着铜琵琶铁绰板唱的。而且词句也太白,连个典都不用这还像话吗?
可以说这首像诗不是诗,像词又不是词的小调创作思路与辛弃疾是完全相反的。
但辛弃疾看着那些已经开始跟着哼唱的大头兵们时,才恍然大悟。
这首歌本来也不是觥筹交错曲水流觞时,文人之间的相互应和,而是对处在文盲与半文盲之间的普通士卒所唱的一首赞歌。
就如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