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威望。
很快,史浩的回报也到来了,赵眘被封为皇子后,史浩被任命为建王府教授兼直讲,成为了赵眘的老师。
对于赵眘与史浩,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,似乎接下来只要等赵构归天就可以了。
然而在宋金大战再起之际,赵构又要出幺蛾子了。
赵构也没有想到,在俯首称臣二十年后,金国依旧不想放过他,倾尽国力前来南征。
再一再二不再三,这特么已经是金国第三次毁约南下了,哪怕脑子再不清醒,也知道宋金两国不能善了了。
然而作为皇帝,赵构确实不能逃跑。
正如同陈康伯所说,宋国在,你作为皇帝,自然有大军猛将拱卫;宋国没了,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,金国派一个狱吏拿根绳子就能把你牵回来。
这的确是一个死局。
但赵构不愧是宋徽宗赵佶的亲儿子,他很快就从自家老爹的事迹中获得了灵感。
他可以禅位给赵眘,自己去当太上皇。
到时候作为皇帝的赵眘只需要殚精竭虑,奋起抗金就可以,但在后方享受的赵构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。
只享受权利,不去尽义务,岂不妙哉?
虽然这一套赵佶玩翻车了,但是赵构有信心能玩好这套小手段的的。
现在这个消息,也只是在宰执圈子里小范围流传,还只是个想法。
但仅仅是一个想法,也足以让虞允文等主战派振奋了。
刘淮知道历史,所以倒是不太奇怪,只是心中有些不屑。
现在赵构八成还打着退位之后继续掌握大权的主意。
但皇帝位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锚点,不是说有太上皇压着就没人效忠皇帝的,到时候双方不在政治上斗个你死我活就见鬼了。
赵构的基本盘是主和派与投降派。主战派在赵构时期是出不了头的,而赵眘能拉拢的政治势力也只有主战派而已,双方可谓一拍即合。
在赵眘想要获取更大的政治权力,主战派想要实现政治理想的共同催动下,孝宗朝的初期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动作,直到隆兴北伐。
在历史上,由于隆兴北伐的失利,也因为赵眘的软弱,以主和派汤思退复相为标志,主战派再次在政治斗争中失败,宋金再次议和。
之后,宋国再次放弃了包括海州在内的所有北伐成果。
需要强调的是,这不仅仅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两大政治派系的斗争,更是赵眘与赵构之间的权力斗争。
甚至可以说在历史上魏胜之死,就是这次政治斗争的余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