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记下,朱老说的道理并不难懂,完全可以后面自己总结。
朱老确认病人状态后,让护士去看看药什么时候能熬好,然后又对着方言他们说道:
“接下来我会把这个耳针疗法和埋针技术上报上去。”
“我一个人能量精力都有限,最重要还是得上头重视起来才行,这个技术既然人家已经研究使用了二十年那肯定是没问题的,既然他们能从我们这里拿走技术,创新运用到现在这个程度,我们也应该学习人家,把这些优秀的技术经验都学回来运用在临床上。”
方言和孟济民都点点头。
方言虽然不记得这耳针疗法是什么时候被国内注意到的,但是他确实在大学的时候学过,并且知道后面国内也开发了不少新疗法。
比如电针,注射,放血,耳夹,磁疗,药敷,埋豆,压豆,激光,水针,离子透入。
这些都说明这耳针疗法后面被大力开发过。
朱老对着方言和孟济民说道:
“最后说到底,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一辈的中医努力。”
两人齐齐点头。
这算是中医界的老前辈,对他们年轻一辈人的期待。
朱老说完之后他还特意对着方言表示道:
“特别是方小友,你现在还这么年轻,记得保持住初心,未来大有可为!”
方言现在才二十二岁,朱老看到他就像是看到之前在沪上学医的自己,忍不住又对他多说了一句。
这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就多了几分特殊的意思在里面了。
特别是孟济民和陈幼清眼里,这简直就是师父又动了收徒心思的表现。
中医里面一个人拜几个老师也是很正常的现象。
比如朱老就是先拜武进孟河御医世家的马惠卿先生为师,后来又到沪上名医章次公门下学习。
二十一岁名扬沪上。
二十二岁回南通设立诊所行医。
年少成名除了天赋外,还和这两位名医师父有关。
方言现在的年龄和他在中医上表现出来的天赋以及心性,确实是非常惊艳的,所以朱老现在示好的表现,很大概率就是动了收徒的心思。
不过这个场合不适合明着说出来。
毕竟上面已经明令禁止中医收徒了。
现在只能在同一个科室,这叫老带新计划。
当然了,这个规矩只是对普通医生管用,想要收徒弟,偷着收了人家也管不到你。
甚至于朱老这种大医,官方虽然不至于支持,但是也会当做没看到,毕竟一个大医能够看上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