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盛则目瞋(睁目难闭)”。
他强刺此穴时,针尾震颤的手法激发阳气上冲,扰动脑络,应该可能会引发丁佩的听觉异常。
心主神明,心包代心受邪。第四针大陵穴(心包经原穴)已调整心脉,而第五针申脉的强刺激使阳气骤然上行,导致“心神不宁”,产生类似“耳边有人声”的体感反馈。
这符合中医“气乱则神惑”的理论。
“合理!”
方言点点头,然后把结论写在了医案上。
从中医科学角度,丁佩的幻听是阳蹻脉经气扰动脑络引发的神经感知异常;而周左宇书中用道家术语将其描述为“通幽驱邪”过程的正常现象。
两者本质均指向针灸对神经心理系统的调节作用,而玄学解释更多是道医文化传承中对生理现象的隐喻。
那么第六针,风府穴也就是鬼枕。
用探穴法分层深刺。
当时丁佩说人声突然消失了,头疼也彻底没了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方言根据上一个穴位的情况分析起来。
很快他就推导出来了。
风府穴为督脉、阳维脉交会穴,《针灸甲乙经》记载载“风府,督脉、阳维之会,入系舌本”。
深刺可通调脑部气血。
幻听是气虚状态下虚火扰神的病理表现也就是中医“神不守舍”,针刺后阴阳平衡、虚火归位,所以幻听异感消失。
她说过感觉脑子里热热的,这颅腔温热感,应该是阳气恢复、气血充盈的象征。
所有“水流”“寒气”“异物感”均为针刺激发经络气血运行的体感投射,符合《黄帝内经》“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的经典描述。
口水变化、出汗反映体液代谢的重新平衡,印证脾、肺、肾三脏协同运化的中医理论。
丁佩的反应是典型的气虚头痛通过针灸调整气血、平衡阴阳的生理过程。
用中医的方法也能解释通。
不过问题又来了,鬼门十三针不光是针对丁佩这种情况的,它是所有类似的精神类病症,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。
那又是为什么呢?
精神类病症都能这么解释?
都恰好能对上号?
方言一时间也有点头皮发麻了。
鬼门十三针首先的要求就是配穴只能是这十三个穴位,并且下针先后顺序是定死的。
虽然方言后世听过鬼门十三针有改动,但是周左宇传给楚乔南这一手是定死的规矩。
说起来唯一变化的,也就只有下针时候的手法有变动而已